今天的日期是: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
022-84111444
法音宣流
略谈四无量心

四无量心即慈无量心、悲无量心、喜无量心、捨无量心。

  无量乃无有限量,四无量心是佛教最高道德观念,也是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根本法门。

  慈心即与乐心。众生需要快乐与幸福,要设法给予他,见人受苦受难,内心起同情心,给人安慰。孔子云:“老吾老, 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这就是讲要有同情心。佛教之所以提倡普度众生,就是在扩大同情心的基础上,以一切众生为对象,进一步增长慈悯之心。中国汉传佛教强调素食,原因再此;佛教所提倡的报四恩也是与慈心分不开的,尤其报父母恩。

  《梵网经》云:“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子是我母”其思想进一步把报恩对象扩大到一切众生世界,更体现了慈与乐之心。

  悲心即拔苦心,到大悲心是菩萨利益众生,趋向佛境的重要法门。有了大悲心才能积累自利利他之无边功德,故修持应以大悲为上首。众生中有伤残、衰老、孤儿寡母他们都需要帮助,渴求同情,这时就需要大悲心之体现。救护贫穷者,安慰苦恼者,使他们消除衣食之忧愁,心灵之创伤。佛法是以一切众生为对象而起“同体大悲”,从慈悲心出发给予众生爱语利行,同事种种善巧方便利济众生、和合众生,使人们获得现实利益。这是佛教徒应具备的德行,也是达到利益人类之目的。

喜心即生庆悦之心,忧悲苦恼是人们精神上的痛苦,无益于身心健康。佛法教导人以无量欢喜心施与众生。使众生从烦闷热恼中解脱出来,获得清凉与安乐。世界上众生之间不能团结、不能和乐相处,又有何幸福而言?一个家庭和睦,尽管有钱拥有饭吃、拥有房子住,仍然充满痛苦。佛法净化人心的根本要求就是和平相处、互相尊重,僧团中以六和敬约束自己,处理人际关系。佛法以喜无量心调节人们思想情绪,使人们减少烦恼的困扰,获得心地清凉,以种种善巧方便,引导人们努力向上、向善走向光明。

  捨心即乐施与人之心,自捨己乐,施与他人是菩萨之利他行。佛法的自捨己乐,施与他人。对施者、受者及所施之物,而是内心平等之怀,不落纤毫警觉。人类而言,最难捨是生命和身体,其是事业的根本。佛法中“人身难得”就充分说明人身是最宝贵的。有许多高僧大德为弘扬佛法,利益大众都以身殉教,如八大指头陀教安大师等,他们自捨己乐的高尚情操,留下永垂不朽之形象。

  慈悲喜捨四无量心,体现了佛教利生济世的精神,是佛弟子依教奉行主信条,值得我们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