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日期是: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
022-84111444
法海拾珍
常 存 感 念

常 存 感 念

(郑安英)


    妻从寺院听经回来,向我转述了老法师这样的一番话: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与大众交往接触,必须常存感念,即感谢、感激、感恩之念。”比如,你今天上市场买米买菜,可能您有时只想到,我买商家的商品,是拿钱给他赚,卖家必须把我当上帝,不然的话,我就要跟他不客气。你若存有这种心念,其实您就错了,您应该想到,商家所卖的商品,是要经过很多道环节的劳动才能产生出来的,没有农民的辛勤耕种,没有商人的苦心经营,我手里就是再有钱,也买不到东西啊!所以,商家他卖米卖菜给你,这件事虽像很小,我们也要心存感念,对他态度和蔼恭敬,须知世间万事万物皆是缘,你今天上市场恰好遇上这个卖菜的商家,就是一种缘,要使这个缘份成为善缘,不要成为恶缘。人与人之间关系皆平等,事理皆相通,在你买者要心存感念,在他卖者,对顾客前去买他的商品,他也同样要心存感念,大家彼此都常存感念,都把对方当上帝,大家都彼此生出欢喜心,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温馨而美好,利乐而有情。
    细细品味老和尚的话,不觉也对他生出感念来,平平常常的一席话中,有大道理存焉;普普通通的一番话里,对当前公民社会道德建设也大有启示。

    在日常生活里,很多小事情里头所蕴藏的道理,常被我们所忽略。很多本来是颠倒的不正确的观念,也常常因为其历来如此,而被我们误认为是天经地义。如老法师所举的例子,好像卖家就理该是笑面狗熊,买家就理该居高临下,甚至傲慢。殊不知买与卖乃是一种供与需的关系,是相互依存和平等的,彼此都有利益在其中,谁缺谁都不行。
    常存感念,大焉者,如国家、故乡、父母、师长对我们的养育栽培之恩,如杨利伟等航天科技工作者,如钟南山院士、叶欣烈士在抗击非典病魔中,他们共同对人类作出的贡献。小焉者,如对参加义务劳动者,献血者;对环卫工人、园丁的辛勤劳动;某些介绍的经验对我有参考价值,某某给过我一个善意的小提醒;媒体定时报告的天气预报等等,不管是直接的,间接的,我们都要心存感念。
    或许有人要说,日常生活里总是常存感念,不是活得很累吗?其实不然,常存感念,我们的心就会变得柔和,容易受正义和美好的事物所感动,自然而然就会变成一个有礼貌、有修养的人。一如有树冠必会遮阴,有清泉必会流淌,何累之有呢?人们在日常生活里说的对不起,谢谢,有劳等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,只是一种自然的流露。因此,从心存感念到礼貌用语的普及化,是一种内在必然的发展结果,它给社会带来的是清凉,给人际关系带来的是润滑。
    常存感念大有必要!


摘自《广东佛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