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日期是: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
022-84111444
法海拾珍
换一种心态生活

换一种心态生活

叶 瓣

    何需足量革,
    尽覆此大地,
    片革垫靴底,
    即同覆大地。
——寂天菩萨《入菩萨行论》
    前些天,打电话给一位亲戚问她儿子高考录取的情况。电话里传来这位母亲颓丧低沉的声音:“昨晚我刚哭了一宿,真的不想活了。”我听了很吃惊,那些高考落榜的固然有苦,没想到上了第一批重点线的考生,其家长的心情也如此黯然,仿佛在火海里挣扎!我连忙安慰她:“用不着为这麽小的不如意就说轻生的话。你们夫妻俩都是心地善良的人,‘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’,儿孙自有儿孙福,你如此操心,折磨自己,身体也要垮的。”她说:“话虽如此,可我太痛苦了,无法解脱出来。”
    第二天,她与丈夫来到我处时,依然显得忧心忡忡,当晚翻来覆去,夜不成眠。第三天临走说话间,她又责怪起现在社会风气越来越差,什么金钱社会、商业社会、人心不古云云。听她一讲,我也忍不住打开了话头——
    “何需足量革,尽覆此大地,片革垫靴底,即同覆大地。”这几句偈子说的是:如果有人为了避免脚被刺伤,而想用皮革去遍覆大地,那么一定会被嘲笑为愚笨至极;其实,他只需找一块厚皮革垫靴底就可以了。
    世间人都喜欢美满幸福,希望事事称心,不愿意遭受痛苦。但客观的生活不可能一切如意,一旦遇到烦恼痛苦,就可能手足无措地畏怯投降。或者怨天尤人,抱怨世道不公,牢骚满腹,认为都是别人对自己过不去。这种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自觉的调节、疏泄、消解,势必连看到山水景物也处处不顺眼,甚至跟家里的锅碗瓢盆过不去,一发脾气拿起就摔,亲人孩子也会被当作出气筒,吓人又伤己,岂非愚昧?
    对于战胜自己的解脱者来说,世间生活的烦恼就像立体电影或者魔术师的幻化,表面看来人物情节、悲欢得失都是真的;一旦洞察烦恼真相,只是光影的幻变游戏而已,人生短暂,何苦为一个情节镜头就欲死欲狂呢?
    社会是由许多像您自己以及您的家庭这样的细胞组成的,试问理想的社会风气从哪里来?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心态不是坚执一己的得失,也不把烦恼归咎于外界,更不幻想能依靠现成的理想社会来满足自己的欲求和幸福,而且不论顺逆都视同幻化,放下无谓的患得患失,以从容的心态坦然面对,知足常乐;同时主动地心孝行善,培植福慧,就能在因上积极地把握命运,精神素质——才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核心。社会的净化,文明的进步,只能是来自人民对十善业的自觉奉行,以及超越个体得失的平等观念和无我利他精神的发扬光大。人人从我做起,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才能建设相对理想的人间净土,这才是佛法所提倡的真实利益。难道能要求现实社会恩赐给我们现成满意的天堂吗?
    “尽管人生的苦迫逆境有如遍地的荆棘,但只要有了安详与奉献的醒觉态度,如同片革垫靴底,可以无愧地走遍天下而无患于坎坷尖刺之苦。要知道,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永恒的幸福和拥有,错觉的希望本身就是失望以至绝望的根源。一个希求‘将来’幸福的人,却错过每一个‘当下’,让身心始终沉浸于烦恼痛苦的不断制造和放大中,在追悔过去和忧虑未来中虚度难得宝贵的一生,除了熏习增长烦恼习气,在生死长夜中继续痛苦地煎熬,最终还能抓住些什么?就好比幻想收获的甘甜,却一直播下真切的苦种!”
    与这位妇女不同,她丈夫的神色一直显得比较轻松、自然。我话音刚落,他也插进来说出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:
    “……每当开车遇到妇幼老人行走不便,尤其是下雨天,我经常主动把他们送回家,从不收他们给我的钱。人的价值不都是用钱能衡量的,一个人占有欲不可太强,有时付出不求回报,反而是最大的乐趣与享受。对待孩子的录取,我也认为应以平常心来对待。学业也好,地位财富也好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实在是空的,何必骄傲,又何必嫉妒他人?知足才能乐观,第一批不录取,还有第二批,有点曲折未必是坏事,眼前学校录取是否理想也并不决定将来自己能否成才。我支持孩子一旦农林院校录取也要志愿服从,国家这么大,很多地区还很落后,哪里没有干出事业的机会?没有环境的艰苦磨砺对孩子成长有什么好处?要是骄气很重,自以为是,高估自我,挑剔放弃,反而错过深造机会,自毁前程。只要勤奋自励,自强不息,行行可以出状元的,不管为社会、为自己,都应该这样想。”
    听了我们的开导,他的妻子总算解开了一些心结,喃喃地说:“经历这次波折也好,儿子不会再向我们提出买这买那……”。开车离开时,她的心态已经轻松平静下来,说:“现在我不再难过了。”
    8月15日,获知他们的儿子已经被一所较理想的大学录取。从电话中平静的语气可以听出,那位母亲喜悦中多了一份“活在当下”的平常心。
    我很为她生活态度的转变感到高兴,祝愿她从此学习和步入“从容与利乐”的人生新境界。我也愿所有生活在苦恼焦虑中的人们,都获得“片革垫靴底”的启示——嘿!试试换一种心态生活

摘自《浙江佛教》2001年第3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