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日期是: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
022-84111444
法海拾珍
千变万化的佛塔

千变万化的佛塔

明夷  邢军)

    佛塔的分类方法有多种。如果从平面形状来看,有四方形塔、六角形塔、八角形塔和圆形塔等类型;从立体上看,有单层塔,三、五、七、九层塔等;从建筑材料上分,又有木塔、砖塔、金、银、铜、铁塔,琉璃塔等等。另外按佛教教义也可将塔分为不同的种类。
    一般我们将佛塔分类是以其结构和外型为标准的,可以分为楼阁式塔、密檐式塔、亭阁式塔、花塔、钵式塔、金刚宝座式塔,过街塔及塔门等,另外不定期有一些数量虽少但造型奇特的塔。
    楼阁式塔,它的形式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,这种塔在中国古塔中历史最久,形体最高大,保存数量也最多。
    早期的楼阁式塔都是木制的,因为易于毁于火灾,所以实物没有能够保存到现在。但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上可看出,当时的塔是非常雄伟壮观的。如《洛阳伽蓝记》记载著名的洛阳永宁寺塔:“有九层浮屠一所,架木为之,高九十丈,有刹、复高十丈,合去地千尺,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。”塔的外部结构精巧华丽,可谓“殚土木之功。穷造形之巧”。可惜这个塔在建成后十八年就被火焚毁了,这个时期楼阁式塔的形象,我们在云冈窟和敦煌石窟等处还可以见到。
    隋唐以来,多用砖石为建塔材料,出现了以砖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。它们的特征是:一、每层之间的距离较大,表现出塔的一层相于楼阁的一层,塔身就像一座高层楼阁。二、每层塔身作出仿木构的门、窗、柱、枋和斗拱等等。塔檐也作出子、挑檐檩枋和瓦陇等部分。三、塔内部均有楼层,可登临远眺。塔内有砖石或木制楼梯,供人上下。
    隋唐以后的楼阁式塔保存至今的有很多,著名的有西安大小雁塔、玄奘塔,苏州虎丘塔,杭州六和塔,广州六榕寺花塔,定县料敌塔,北京良乡塔,银川海宝塔,等等。另外,应县木塔是仅存的木构楼阁式塔。
    密檐式塔,因塔外檐层数多而得名。这种塔的特点是:一、下部第一层塔身比例特别大。第一层塔身以上,塔檐层层重叠,各层之间距离非常短,几乎看不出楼层。第一层塔身以上,各层檐子这间的塔身没有门窗,早期塔设小窗,以后逐渐消失了。三、大部分塔是不能登览的。早期搭有设楼梯,可以登上,但用途不是为了眺览。辽、金以后的塔多是实心塔。四、第一层塔身是全塔的重点,大多饰以佛龛以及门窗、柱子、斗拱等装饰,这些装饰由简到繁,时代越晚越华丽。辽、金以后,塔的下部普遍加了一个高大的须弥座,座上装饰富丽的图案。
    早期著名的密檐塔有登封嵩岳寺塔,西安小雁塔、大理千寻塔等。辽代以后,密檐塔在华北、东北地区有很大发展,一直到明代以后仍有修建。而南方仍以楼阁式塔为主流。这个时期著名的有北京天宁寺塔,燃灯塔,正定临济寺青塔,锦州广济寺塔、崇兴寺双塔,辽阳白塔等。
    亭阁式塔,在中国起源也是很早,宋代以后逐渐衰落。这种塔结构简单,费用不大,所以多为一般平民和僧人修建。亭阁式塔的塔身是一方形。六角形、八角形或圆形的亭子形状,都是单层的。在塔身上设龛供像。著名的塔有山东历城四门塔、长清灵岩寺慧崇塔,河南安阳修定寺塔、五台佛光寺祖师塔等。
    花塔,因塔身的上半部装饰各种繁复的装饰,看去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而得名。这种塔主要流行于宋、辽、金时期,元代以后就不见了。现存的花塔数量很少,全国也不过十余处,著名的有河北正定广惠寺花塔,丰润车轴山花塔,甘肃敦煌城子湾花塔等。
    覆钵式塔,又称喇嘛塔或藏式塔,这是因为喇嘛教建塔常用这种形式。这种塔的塔身是一个半圆形的覆钵,这当然是源于印度佛塔的形式。覆钵上是巨大的塔刹,覆钵下建一个高大的须弥塔座。这种塔在元代开始流行,明、清时期继续发展,这是和喇嘛教在当时盛行相联系的。著名的塔有北京妙应寺白塔,北海琼岛白塔,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,扬州瘦西湖莲性寺白塔等。
    金刚宝座塔,源于印度佛陀伽耶的金刚宝座塔。塔的下部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,座的下部有门。宝座上建五个小塔,供奉佛教密宗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。这种塔在中国从明代以后陆续有修造,但是数量很少,全国现存十多处。著名有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,碧云寺金刚宝座塔,山西五台圆照寺金刚宝座塔,湖北襄樊广德寺多宝佛塔,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宝座舍利塔等。
    过街塔,就是建于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。塔门是把塔的下部修成门洞的形式。有些过街塔下,可通车马行人,而塔门一般只容行人通过,不行车马。这两种形式的塔在元代开始出现,现存数量很少,著名的有北京居庸关过街塔。镇江云台山过街塔,在承德普陀宗庙内外建有一些塔门。
    中国佛塔的种类还有:宝箧印经塔,又称阿育王塔,如潮州开元寺塔;济南历城九顶塔;辽宁义县的圆筒塔;以及钟形塔、球形塔、经幢式塔、阙形塔,高台列塔等等。 

 

摘自《佛教艺术百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