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日期是: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
022-84111444
法海拾珍
行 乞 者

行 乞 者

袁玉成

    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”。清晨,我和妻子漫步刘庄桥,向河东的荐福庵去。大桥弥漫在雾霭之中,河面飘浮的雾气似野马尘埃随风融入低空,雾气越发地浓了,曦微的晨光仿佛不堪其重,把桥栏地面染得湿漉漉的。两三渔船,若陷若现,橹声咿呀,吟唱相随,十米以外,不辨东西。
    到了荐福庵,雾气渐薄,冷风拂面,天地精神。面厢房,念佛之声飘然入耳,偶有香客殿前叩拜,阶下数丛清竹,栏外几点明花,使得一方小院,越发出落得净气超尘。人,生活在腾腾的物欲之中,偶尔到这红尘不到的地方过滤一下,也是人生一大爽快之事。
    待得走出山门,薄雾破晓,晨声渐起,整座城市,梦回扶疏。忽然,两名乞丐出现眼前,一者是右臂伤残满脸胡渣的壮年,一者是神情衰苦须发皆白的老者。妻子取出钱。壮年把老者推到一边,瓮声瓮气地说,别给他,他有劳动能力。老者伸出手,哀哀言道:行行好。壮年把老者挡在身后,厉声道:别给他,他有劳动能力!妻子每人一份,把钱递到他俩手中,遂问老者:您老多大岁数?七十多了,老家安徽遭了火灾。老者回答。
 这时,路边又有行人,两人即蜂拥而去。但听得壮年向行人说:别给他,他有劳动能力!说着抢身挡在前面。行人把钱给了他俩。壮年推了老者一把,忿忿言道:打死你!老者说:“你打你打,你要打人,我就报警。”
    路边的地摊上有一老年妇女出售佛卡手镯玉石挂件之迷的小物什,我给妻子买了一串七彩石的佛珠。妇女收好钱,说,都是要饭的,还整天打扯。要是摆个小摊,每天不也挣几个钱吗,何苦呢?
    看来布施的资源短缺,乞丐的市场也要垄断。平等竞争,在乞丐面前也不是容易实现的。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结恶缘。
    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是经济学的基本准则。其实,从宏观经济活动看,投入和产出总是等量的。这就是常说的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;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乞丐以其看似无成本的经济活动换取收入,他付出的是时间和尊严。记得报载,
80多年前,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。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,许多难民立刻吞嚼起来。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。他对镇长说,“镇长,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,我能为你干些什么吗?”镇长笑了:“我给你们食物,只不过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而已,并不要求什么回报,也不需要你们干些什么。”那位年轻人听了,并不领情,“如果没有活儿给我干的话,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,真的,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!”镇长杰克逊觉得这位年轻人很不一般,就蹲下来让年轻人给他捶背。后来,年轻人被留了下来,镇长还把女儿嫁给了他。20年后,当年的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,他的名字叫哈默。哈默的成功,固然有许多因素,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,却为他赢得了可贵的自尊,而自尊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石。
    雾气渐消,冬日绽出玻璃似的清冷的光,一片鸽哨掠过云天,拖着长长的尾音淡入虚无。我眼前又浮现出须发皆白的老者哀哀的目光。和壮年行乞者的嚷喝。河面数点渔舟,岸边几树垂杨。路上行人匆匆,车流济济,汇成一片嗡嗡营营的市声。妻子对我说,别看那个壮年的行乞者挺蛮,还是满可怜的。我点点头,回答,其实,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可怜的行乞者,只是行乞的目标各异,行乞的手段不同而已。当一个人面向内心,自尊自立,不再乞求什么了,这个人就是一个轻松自在随缘和乐的人。

摘自《佛教文化》